9月20日
初遇即归家
体育学院2019级 李凯
“学长好!我是21级新生……”,如果说辅导员是学生的家长,那么辅导员助理——我们,就是“小莲子”们的管家。这是写在和2021级新生短暂相处后的文字,因为从他们身上我再次感受到了初入大学的乐趣,谨以此文抒怀一二。
从我们创建第一个体育学院的新生群,到后来有了自己班级的小群,再到迎接他们步入校园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在努力也在期待——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连大的爱,让他们爱上体院这个大家庭;期待他们的到来,让连大更加增添异彩。出于我个人的小小私心,我更加期待快点看到这群学弟学妹们——他们是第一次步入大学,那谁还不是第一次当小导嘛!
可能因为我是他们的小导,所以我特别关注他们。9月9日我们携手体育学院2019级团委学生会迎接了省外的新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离开家来到这里独自生活,但是他们不是孤身一人,他们有辅导员,有我,更有同学们。当天每一个报到的新生我都抱了一下,告诉他:“我是你的小导,会帮你尽快融入这个新环境,有问题你就来找我。”哦,当然我们班是没有女生的。我要让他们感受到,虽是初遇,但这里就是新的家,我们就是新的家人!
迎新第二天,我们继续迎接省内的新生。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来的特别晚,晚上八点多还没报到。我对着大家疲惫的倦容道:“辛苦大家了,迎新工作圆满完成!”
“哥,你班不是还有个学生没来吗?”
我看着他,笑着回答:“就他自己,我来就行。”
那天我在接站点足足等了他一个小时,直到他安全抵达校园。虽累,却无与伦比的快乐。
接下来就是21级新生的军训大会。还没有军训之前,有颗“小莲子”告诉我,他有手腕骨折的病例证明,但是不影响站军姿,如果坚持不住他再见习。这就是体育学院的精神——绝不轻言放弃,顽强拼搏,拼尽全力。
军训第二天,有一位患膝盖滑膜炎和一位腰间盘脱出的同学坚持不住了跟我请假,我扶着他们去看台上休息,但歇息了一会他们自己过来跟教官报告想要继续军训!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集体荣誉感,还有不服输的精神。
中秋节,在体育学院团委的支持下,我们给学弟学妹们举办了新生中秋文艺晚会。我们一起唱歌跳舞,一起赏月吃月饼,能看出来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欢喜,也在慢慢的融入进大学生活。
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概这就是体育人不善言辞下火热的内心吧。小莲子,好样的!
9月21日
故乡月色,今夜最难描摹
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杨长乾
来科已有数日,今夜闲庭信步,遥望寥廓夜空。星星三三两两排列着,闪烁着光芒,正中一轮日渐丰满的朗月,月色如水,可饮。许多人喜欢在屋中度过这月圆之夜,我倒是更偏爱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滴来香”。
这南半球的中秋之际,原来亦有满月,宛如故乡月色,今夜最难描摹。月到中秋,乡音或听江南语,情重团圆。故土还邀塞北客,乡情酿酒醉故人,说不尽销魂往事、岁月蹉跎,诗中的情怀,便是我此时的情怀。我随月辉在云中漫步,回忆美丽古老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我常立在静处悄然凝望她,她仿若我的老友,总在每个繁星之夜华丽现身,悄悄地化为柔和的月白洒在我的身上,这才是我们之间真实而又亲密的接触吧!古人不见今时月,今夜月色却曾照古人,仰望星空,不禁感慨:我之于她是众友之一,她之于我是一生的幸运!
谈到中秋,当属祖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全国各地的中秋节大有讲究,如烧斗香、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南北风俗各有不同。而在我的故乡,中秋节当日天色渐晚时,父亲会在院子里摆圆桌,桌上敬放月饼及时令鲜果,待月至正中,在桌前望月祈福,叩拜三头,全家回屋,围坐炕上,聚一起吃着月饼漫谈家话,笑在其中,其乐融融。小时候这种家庭仪式感,每每回忆都极有意趣,并时常伴随着我,化为人生路上永不枯竭的力量。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下,我几经波折终于抵达科摩罗。到任时,孔院的各位同事给予我们莫大帮助,他们可亲、可爱、可敬;培训时,大家给予我专业的指导;闲暇时,关心我们生活起居,不断地为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让我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我在想,虽然没能在祖国与家人团聚共度中秋,但是,在孔院的大家庭里,我们团聚了。我们聚是一轮月,散是满天星辰,互相守护,不离不弃。
时值中秋,我们昂岛教学点在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的统一安排下,开展了中科互鉴活动。我们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文艺歌曲为内容,讲授了中国中秋佳节的来历、中秋故事、文化习俗、传统食物和庆祝活动等。结合迎国庆,我们还介绍了中国国旗的设计内涵与外延,包括五颗星的象征、红色历史文化等内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背景和歌词代表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当地人了解中国,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今年中秋,在异国他乡,看到当空的圆月,我不禁思绪万千,一股醉意涌上心头。何夜无月,何处无酒?只是今晚的乡情酿得更浓罢了!索性再端两杯浊酒,挽一身清辉,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故乡!
特别环节·连大家书
温暖的港湾侯一鸣和家人
英语学院2021级新生侯一鸣家长寄语——
这是一份有温度的中秋节礼物,孩子,愿你在远方平安喜乐。
亲爱的孩子:
在辽阔的西北草原上,第一次中秋不见了你的身影。老实说,我很想你。
中秋本是团聚时,你却远在美丽的大连深造,是啊,雏鸟的羽翼既然已经丰实,为什么还要把他养在闺中,不让他去尽情展翅,去外面的天地一展拳脚呢?
我们老一辈的鸟儿,早已失去了鲜艳的羽毛,褪去了年轻的明艳。可当我们再回想起第一次抱起你,第一次爱抚你,第一次接你回家过中秋的时候,我们多么希望你只是一颗尚未孵化的蛋,能被我们一直揣在手里,护在心头。
既然,在此动笔的我不能将你拥入怀中,那么我就再多说几句吧!老鸟的唠叨,也希望你能顺着中秋的满月,带在身边:
出门在外,不要太操磨自己,累则找床,伤则就医,我们的国家和学校不会看着你受苦。
上了大学,希望你能一扫高中的烦闷与颓废,忘却高考的痛苦与不甘,向前看吧,你在大学,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更辽阔的草原,尽情地放开手学习吧!望你学有所成,到时候,中秋自当月更圆,饼更甜。
放手去飞吧,我们亲爱的小鸟。我们在家捧起草原的月,但愿我们千里共婵娟!
9月22日
如约而至,“新”动经管
经济管理学院团学组织
“大家好,我们是——经济管理学院团学组织!”随着这一声响亮的问候,我们的纳新宣讲正式开始!耳闻这宏音,我们感慨万千,脑海中无数画面闪过:从干事到负责人,从负责人到主席团的成员……随着身份的转变,我们的学生工作迎来了新的一年,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责任愈大、担子愈重。
回顾从纳新前期准备工作到正式的纳新宣讲,我们一步一步走得扎实而稳健。早在假期,我们就开始筹备纳新推送以及宣讲的稿子和PPT,经过开学后的反复修改敲定了最终的版本,一遍,两遍,三遍……从主席团的商议到辅导员任轶楠老师的审核,再到一次次的试讲去找感觉,各部门负责人要将自己最饱满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吸引新鲜血液注入团学组织!
“时间改到18日晚上,各位五点集合!@全体成员”,通知一发,我们顿时紧张起来,每个人迅速整理自己的妆发、服装,出发集合,正式的纳新宣讲要开始啦!消息很突然但我们没有丝毫慌张,因为胜利永远属于有所准备的人。我们在博学楼集合,开了个小会,互相打气加油,等待新生们的到来!
“大家排好队形,宣讲要开始啦!”我们挺直身板站成一行,紧张而急切地等待着宣讲开始。走进教室,面向所有2021级新生——“大家好,我们是经济管理学院团学组织!” 前期所有的磨合都成为了宣讲时绽放的光芒,这句话讲出来的时候我们眼神坚定,声音洪亮,内心澎湃!这是我们2021届经管团学组织第一次正式介绍自己,是前所未有的激动!当鞠躬的时候,我感觉到身上肩负的责任前所未有的重大。“前所未有”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新的目标,2021届的经管团学人将带着一代代团学人的期盼携手开启新征程!
2021届经济管理学院团学组织将会继续秉承着“立足经管,服务经管,领跑经管”的工作理念砥砺前行,同时我们会不辜负期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学生工作者,谱写团学组织新的辉煌!
9月23日
普通话助力个人成长
实验中心教师 尚蕾
全世界约有2790种语言,其中超过5000万人口以上使用的语言有13种。它们之中,普通话不仅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对于教师来说,它更是我们的职业语言,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提起与普通话的缘分,已经延续了二十三载春秋。那是1998年,我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非常荣幸作为年轻教师被推荐参加省普通话测试员的培训。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原本对自己普通话充满自信的我,接触到培训内容就傻了眼——原来,想要说一口流利规范的普通话竟然还有这么多的要求!一周的培训课程安排得很满,从早到晚,内容丰富多彩。从拼音开始,不仅要掌握声母和韵母在发声时发音器官的控制要领,而且还要认识到自己在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纠正了自身问题后,就开始了作为测试员的培训,每天听几十个样本,反复挑错比对,磨炼听力。魔鬼式的训练结束后,我既为自己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而兴奋,又不禁感叹中国汉语的无限魅力和深刻内涵。
之后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普通话帮助我取得了大大小小的讲课方面的奖项,粗略统计,我亲自培训、测试过的普通话水平考生已达上万人。在这样大量的积累下,我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的普通话测试员。虽然后来工作地点从黑龙江转移到了辽宁,大学校园里来自天南海北的测试对象的口音五花八门,工作难度越来愈大,但我推广普通话的决心却矢志不渝。
2021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国家设立推普周第24个年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为推普宣传语“普通话诵百年伟业 规范字写时代新篇”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作为一名践行者,我愿意在推普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9月24日
破晓而生 踏浪前行
医学院2020级 李华章
大连的秋风,携着新一批"莲子"们欢快的脚步,奏响了属于他们独特的青春歌谣。作为一名大二学姐,今天,我有幸带领医学院新生在会堂收看纪录片《红色连大》。观影后,感慨颇多,书文一封,以聊胸臆。
几十年前的大连是一座蕴藏勃勃生机、埋藏着千万饱含红色基因花种的城市。大连大学——一座规范化综合性大学,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诞生,就是向阳而绽的一束。
最初的连大,是多个校区分散在大连各个市区,环境参差不齐。可是,最初的"莲子"前辈们仍“烛光微弱读卷书,凛冽寒风徒步行”,将“自强求是,刻苦钻研”的红色精神刻于他们每个人的血液里。即便如此,那时的大连大学仍面临因条件不足而停力的巨大风险。“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我校领导在这百般波折与困难中挺身站出,成功实施“置换土地,舍近求远”的建校方针,通过多种可堪称奇迹的举措,最终让大连大学坐落于美丽的大黑山脚下,让"莲子"们有了归属、有了似家的温暖怀抱。
通过70多年办学实践,连大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代代相传。为培育更多祖国的人才,我们便跑遍山海、聘请更多的博士生筑梦校园;为提升教学科研质量,我们便大批投入、开创各学科多种实验室;为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我们便策划改造、建立博物馆与红色纪念馆;为驰援国家疫情防控,我们便身披白衣战袍、勇敢的冲在抗疫第一线。
红色连大,正可谓“破晓而生,踏浪前行”。她以青云之志,勇追新中国的日辉;以顽强之心,屹立于黑山之下;以红色精神之名,谱写着属于她的百年华章!
秋风贴着衣领,似乎也在与我一起回味纪录片《红色连大》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我望着充满朝气的新生"莲子"们,“宝剑锋从磨砺出”像是他们刻苦学习之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好似是他们不畏困难之模样、“不畏浮云遮望眼”仿佛是他们未来之绚烂人生。对于我——早已在连大生活一年的"莲子",更是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去完成那份属于我的大学答卷——破晓而生,踏浪前行。
编辑|赵恒雪
封面|杜诗颖
技编|吴宇恒
校对|赵恒雪 王琳琳 刘禹含
责编|宇 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