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
壮行志,别“莲子”
——在2020届毕业生“云”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机械工程学院教师 吴蒙华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参加2020届毕业生的“云”毕业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大连大学全体教师衷心地祝贺2020届毕业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即将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时光如梭,你们人生中最精彩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但我相信,四年前你们所怀揣着的希望与梦想已在连大萌生,在连大成就。如今,看到同学们由青涩走向成熟,我发自内心觉得为你们付出多少辛苦,给予多少关爱都是值得的。
从教三十余载,我一直努力讲好每一堂课。此刻,我站在这里,如果说这次发言也算作一次讲课的话,这将是我当老师以来意义非凡的一堂课。也许你们曾抱怨过老师的唠叨,但我知道,你们能够理解老师期盼你们成长成才的心愿,在你们即将步入社会的大考场之际,老师还想跟同学们最后再唠几句心里话。
作为一名60后教师,我始终坚持学习、坚持研究,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也从同学们那里受到了很多启发,与同学们共同成长。我知道,你们会学习、有思想、能创造,只希望同学们离开校园后,无论是继续学习深造,还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都不要忘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技能,要在学校小课堂学习,还要在社会大学校学习。
《孟子》云:“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师长、亲朋的关心和关爱,离不开伟大祖国母亲的庇护,铭记成长路上的每一份祝福和每一点帮助是需要我们时刻坚守的一份“良知”。还记得多年前,我与一名同学多次深入交谈中了解到,他家境贫寒,为减轻家庭负担想由本科生转为专科生尽早就业。经过学校、教研室老师和当地政府的多方帮助,这位同学不仅作为优秀毕业生顺利毕业,而且毕业后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心怀感恩、回馈社会。希望同学们即使走出校门,也能始终做一个知恩、感恩的连大人!
我还想说的是,希望大家在毕业后能够始终坚守住你最初的梦想,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勇敢地面对生活。青春就像是一场远行,一场离自己的童年、离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一场远行。在未来的行程中,你也许会慢慢发现,这个世界跟你想象的也许不太一样。你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可能不被他人所理解,甚至可能会感到孤单和无助。这个时候请你不要逃避,不要放弃,只要初心不改、坚守理想,你终将在挫折中蜕变,在磨砺中成长,因为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也请你牢记,无论你们未来走向哪里,遇到怎样的挫折,母校和老师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大连大学永远是你们温暖的精神家园!未来,我们在你的港湾里,而你将一直在我们的视线中……
最后,我代表全体教师,衷心地祝愿2020届毕业生:未来的岁月里,前程似锦如画!
6月30日
未来可期,江湖再见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 王宝生
恍然间时光转瞬即逝,初始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曾多次期翼着充满仪式感的毕业,未曾想去年12月份的匆匆离开,成了我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离校告别。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2020届毕业生成为了最独特的一届毕业生。
从开始为寒假延长而喜悦到后面久待家中的焦虑,再从一开始期待返校到如今的匆匆离校。我可谓经历了一个漫长、充实而又独特的“寒假”。
身边有同学为就业的事情焦头烂额,而作为考研学子的我却也经历了类似的焦虑。初试成绩查询、国家线和复试线公布相继延后,研究生复试工作硬生生延迟了2个月左右,复试也改变传统采用线上云复试方式。这种种变化让我们这些考生措手不及,复习的东西看过一遍又一遍,直到完全看不进去,一直怀揣考研失利又不好找工作的忐忑以及承受着亲朋好友的如“毕业做什么”等关心式的问候。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到如今总算收获了满意的结果,作为班级首个参加复试的学生,我顺利通过复试考上了中科院,算是开了个好头,后来也好消息连连,班级考上8人。作为考研大院的生命学院也始终保持高通过率,考研成功近50人,占全院毕业生约1/3。
面临国外疫情愈发严重、国内疫情始终反复的情况,无法按时返校,于是毕业论文变成线上进行,多亏学院一直传承的导师制传统,让我们遇到了自己可敬的导师,导师带领我们求索专业知识、钻研科研课题,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影响。如今又耐心给我们指导修改论文,尽职尽责,最终让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
等到五月初,学校通知自愿返校,我们班级仅回去了三个女生,行李打包成了难题。学院提前做好了安排,组织全体老师,带领返校志愿者们,参与到打包行李工作中,为同学们解决了最关心的问题。感谢学院老师和返校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
看到收拾行李时,同学们嘴上吐槽着“这些东西还留着啊?”等话语却依旧好好摆放到箱内。朋友圈里,返校同学们分享着学校给我们这届莲子们的寄语。让我实时感受到,大学生涯结束了,要对连大说再见了!
没有结局的故事太多,但故事本身的美好依旧。不太完美的离别不但没影响我们彼此的感情,更让我们多了份带有遗憾的牵挂。感谢四年前我们相遇在连大,度过这段美好而又幸福的时光。
浮萍归大海,何处不相逢。未来皆可期,望江湖再见!
7月1日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音乐学院教师 李雯
大连“浪漫之都”与六盘水“中国凉都”虽远隔千山万水,但23年的牵手帮扶使得大连和六盘水两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8年9月,我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克服困难,勇敢的踏上了赴六盘水市水城县的支教之路,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半年的时间,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有高原气候和饮食不适应等问题,也有刚接触非专业学生时候的彷徨,但面对一群朴实的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可以说我完成了一种生命历程和精神境界的共同成长。其中最难忘的是参加纪念12.9运动83周年文艺汇演,从开始定主题,到后来通知他们排练,从试动作到排队形,从和音乐到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青》《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从看着他们跳舞一边顺,到最后像个专业舞者一样在台上翩翩起舞,最后完美的呈现给观众并且获得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感到由衷地欣慰。
今年,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实现了自己多年来向往已久的愿望。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党的领导在疫情防控中彰显出的独特优势。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并部署,基层广大群众团结奋战共克时艰,这样的全国“向心力”让防疫工作得到了最有利的保障。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在全民抗疫的背景下,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警务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包括居家隔离的每一个人,都在行动中彰显着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这些都是舞蹈教育的生动素材,艺术教育的路上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出的“做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岁月无痕,但半年的支教生活有痕,使我在不断地努力、付出与收获中一点点成熟。感谢六盘水的孩子们给我留下了快乐的体验,让我更加明确未来教师生涯的方向和信念,也体会到了有一种幸福叫知足。今后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开拓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之中,创作更多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古训,不仅要做学生的“经师”,更要做他们的“人师”,为艺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7月2日
行李寄思念,传递师生情
教育学院2016级 李晓旭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毕业季里,由于疫情我未能返校收拾行李,虽有遗憾,但从不缺少温暖与感动。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和返校的同学们辛勤付出,实行教师和学生包干政策,帮助未返校学生打包行李,学校包邮,快递到家。作为未能返校的学生,这让我感到十分的放心和幸福,在这里想和所有的老师和返校的同学们说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
老师提前和我敲定了打包行李的时间,在打包的过程中,老师全程和我保持线上沟通,我的每一件物品,老师都拿到手机前询问我是否邮寄。透过视频,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忙而不乱的分类打包,还细心地在包裹上写清姓名和地址。此外,老师还特意为我录了一些寝室的小视频,给我留作纪念,这一幕幕,都让我倍感温暖,让我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浓浓的爱。
6月17日,我满心欢喜的收到了整整七个大箱子的快递,取回快递的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帮我打包的辛苦和不易。打开快递,里面都是分好类整整齐齐的摆放好的物品,我整理起来也是十分方便。拆开快递,我还收到了一些惊喜礼物,有学院送给我的毕业纪念,还有老师送给我的礼物和卡片,卡片中写到:“生活中有许多无法预知的变故,但老师对大家的爱和祝福是永远不变的,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来愈浓。希望你继续你的梦想,成为一个快乐和有责任感的人。”看到这些文字,我流下了温暖感动而又幸福的泪水。四年前有缘来到连大,感恩相遇在教育学院,回首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心中不免感慨万千,这期间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有过懵懂,有过迷茫,有过坚定,有过喜悦,也有所收获,这些都使我不断成长,都是我青春最美好的回忆。离别之际,纵有万般不舍,但仍心存感激。
带着毕业季所有的感动,未来我定会继续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祝愿连大的明天越来越好,所有教师们未来一切顺利,所有的2020届毕业生们前程似锦,毕业快乐!
7月3日
均已收悉,母校勿念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2016级 冯兰娜
“莲宝,你好!”
打开从千里之外的母校寄来的行李箱,看到学校的明信片上王书记和孟校长在《送给2020莲宝们的祝福》中这样称呼我们,忽然心里有什么被扯动,喉头有点发紧。
四年前的秋天,学院见面会上,当时的老院长宋协毅教授说的一句话后来时常在脑海盘旋:“连大日院,温暖如家。”一开始有些戏谑地看待这句口号似的话语。然而后来,“庆三节”学院领导和老师们送到手里的月饼,端午节送到手里的粽子,伴着祝福和叮嘱,一吃就是四年,一次不落。辅导员妍妍老师称呼我们为“孩子”,有时生病请假,她还会称呼我们“宝”,让20来岁的我们有点不好意思,有点被宠爱的傲娇。日语学院的老师们,用心将日语学院构筑成我们的家。
翻过明信片,是学校标志性景物的照片,图书馆、纪念园、希望墙、有名湖、博林路、樱花园、钟楼,还有我们学院所在的明德楼。顿时,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那些奋斗的身影,那些拼搏的汗水,那些心动的时刻,那些青春的迷茫,那些欢乐的时光……连大,铭刻着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那些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朋友,映照着我们的青春。
因为疫情我们不能回到学校,没有芙蓉花、学士服、毕业照,没有告别仪式的毕业季好像总是不圆满。可是,就像书记校长在《祝福》里说的:“谁又规定过告别该有的样子呢?”这个毕业季的告别,是老师们在打包过程中一直不间断的视频和耐心的询问;是发现连那个指甲盖大小的充电器接头都没被老师忽略的惊喜;是看到行李箱里对我意义非凡的那张CD时的万般滋味;也是这一张底色像连大晴空一般湛蓝的明信片……
想对一起玩闹、嬉戏、并肩作战的朋友们说:谢谢你们!
想对一直教导爱护我们的师长说:谢谢您!
想对把我们当自己孩子、当宝贝一样对待的连大说:谢谢您!
山高水长,望君珍重。“愿我们各自努力,峰顶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