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
一名“教书匠”的幸福感国际学院教师 麻红
暑假期间,我作为分享嘉宾参加了由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承办的第八期“优秀教学创新案例分享”活动。活动结束后,收到了许多领导、同事和好友的祝贺,内心的感恩和感动瞬间爆棚---感恩国际学院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各位领导的热心推荐和悉心指导,感恩我所有教过的学生的配合和支持,感恩自己家人的鼓励和帮助,感恩自己半年多的彻夜苦读……一名“教书匠”的幸福感,自此在心中生根发芽。
回首历时半年多的线上教学,广大一线教师,在响应“停课不停教与学”号召的过程中,似乎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线上教学较常规的线下教学,教师的工作量翻了好几番,在“线上教学”中开展改革和创新的探索,需要投入的精力、体力和工作量,翻了更多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大一线教师也是抗疫战争的“逆行者”。
2020年春节之后,新冠疫情变得越来越严峻,开展线上教学迫在眉睫。因为第一次面临这样完全百分之百的线上教学,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最大化地获得知识产出?线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施如何设计?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考评机制,一系列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如何操作等等,这些都是焦灼之处,当时压力很大。对线上教学的理论思考到课堂实践再到文字案例的形成,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彻夜苦读,已经完全记不清了。但是,经过半年多的思考、实践和笔头耕耘,终于完成了《基于OBE理念的中级英语阅读2(雅思)课程教学设计)》课例的撰写工作。今年6月初,被学校推荐参加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优秀教学创新案例分享计划”的评选, 7月末,经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专家组评审,本人撰写的教学设计课例,被评为“优秀教学创新案例”,并被专家认定“对其他教师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暑假期间,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彻夜苦读教育理论,反复打磨分享ppt。最后顺利地与全国教师进行了分享。
虽然距离“诲人不倦常伏案,呕心沥血育新苗”的精神境界还有一些差距,但是经历了机关管理工作的实践锤炼后,再次回归课堂教学进行理论探索,从中一次次品味到了教师身份的“成就感”,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热爱和珍惜。在分享之后的答问环节,我深有感触地说:“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高尚的‘良心’工程”。我想无数和我持有同样理想的一线教师都是“良心”工程师,正是这份热爱,让我们保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动力。
9月8日
被需要是快乐的
研究生学院2019级学生 刘禹含
整整九个月疫情反反复复,防范也从未停止,人们一直悬着的心仍不能踏实放下,仿佛备战的士兵随时准备起身战斗。就这样,在大连刚刚平息了一波“新冠病毒”的直面袭击后,学校发布了开学通知。激动之余对疫情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也心存担心,回校后所有人直接进入封校状态,加上学校细致周到的防疫服务工作为每一位返校的学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9月初,学校为在校的师生、工作人员安排了一次核酸检测。由于受检人数较多,学校在研究生学院抽调30名学生协助医务工作者进行核酸检测,我很荣幸地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在接受志愿者工作后内心还有点兴奋,疫情以来终于可以亲自上“前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了。到达工作地点后我们和医护人员一同换上了防护服,大家互相整理衣服、帽子,一时间还真挺像样。接下来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安排给我们的任务是给检测管编号并记录在检测名单上,看似很简单实则关系到检测的准确和进度,因为本次核酸检测采用的是10人一组混检方法,若我们稍有疏忽弄多一人或少一人就得返工重测浪费人力物力,顿时倍感责任重大。
尽管已经入秋天气凉爽,但是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也着实让人闷热难耐,这时候回头望望检测的医护人员正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瞬间像打了气的皮球一样又元气满满。明明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年纪,这些核酸检测的护士们却个个训练有素,工作起来有条不紊。她们熟练的专业操作与耐心的指导让我们倍感安心,着实是我们的榜样。
一天的志愿工作很快就结束了,也许我之后再也没机会穿着防护服为别人服务,但医护人员没有选择只有继续奋战在一线,想到这里不禁由衷地对他们心生敬意。在面对危险和使命,他们毫不犹豫冲在前线,关键时刻他们是让国人能依靠的一座山。借此想对每一位抗疫的医护人员说:“你们辛苦了!有你们在,就心安!”
志愿工作是辛苦的,但是被人需要是快乐的。在奉献中不断收获喜悦,在被肯定中不断坚定信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似乎懂得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在这个关键时刻应该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经受住考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每个人都是平凡的英雄,都可以做点什么,众志成城之下,我们一定会胜利。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今天,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收看大会盛况深受鼓舞,作为青年学子定当牢记共和国的功臣,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扛起青年人的时代责任。此刻的我们不畏风雨,不容易更不容“疫”!
9月9日
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研究生学院2019级学生 张靖瑶
9月初,学校开展全体师生核酸检测工作,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参与这项工作,能够以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感到非常的光荣。
早晨7点半,我们志愿者们就在校体育馆集中,认真聆听负责人交代工作任务,协调核酸检测人员和学生老师排队。8点检测开始,志愿者们已经穿好防护服,全副武装的等待着学生和老师的到来。我的工作就是有序组织学生教职工进行核酸检测,统计和分发试剂瓶。在工作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序的排着队,保持着间隔,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和困难。就这样,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检测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直到晚上7点,核酸检测工作正式结束,我们志愿者们脱下防护服,才发现里面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虽然此刻疲惫的神情无法掩盖的挂在脸上,但是内心却是无尽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通过参加这次志愿工作,我受益良多。虽然仅有一天,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辛苦,感受到了灾难面前大家团结奋进、共克时艰的信心,实践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我将以这次的志愿服务经历鞭策自己,为社会为他人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与责任担当!
9月10日
又是一年教师节
——写在“连大日记”栏目创建两周年
医学院教师 于洪友
时光荏苒,四季更迭,虽然新冠疫情或多或少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原有的计划,但缤纷的秋季还是如约而至。在学校的努力下,“莲子”们也都按时返校,今年的教师节也在老师和学生的欢声笑语中来临。如果说与往年的不同,就是今年入学的新生,因为疫情的原因报道比往年略晚一些,校园里少了那些生涩和稚嫩的前来报道的新生和忙前忙后的家长们。
还记得2018年教师节,我收到宣传部的邀请为“连大日记”撰写教师节主题的日记,就是这一群从我身边经过的刚入学的新生和家长们给了我灵感。他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带着行李,穿梭在学校的林荫大道上,那时的天气也和现在一样格外的蓝。他们朝气蓬勃的热情,对即将启程的大学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深深的感染了我,激发了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也为自己坚持初心,成为一名大学教师而感到自豪。那一天,学生会给我发来暖心的、真挚的教师节的祝福,我也给教过我的老师发去了我的教师节祝福。我曾经是别人的学生,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学生,就这样一代代的接力,共同培育祖国的未来的希望。这一切,都被我写进了“连大日记”。
我的第一篇“连大日记”如期在教师节那天发表了,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几遍,自己还比较满意,表达了我的“初心”和学生的“青春”。偶尔也会觉得还有更多想表达的,觉得某个地方可以写得更好。在校园里遇到老师会说读过我的“连大日记”,学生会评论说“这是我的老师”,这些都让我的心里感到莫名的温暖。这篇方寸之地的日记承载了我作为一名连大教师的感动和感慨。
不知不觉,“连大日记”已经两周年了,期间我还参加过几次“连大日记”的撰写。学校公众号的每次推送我都会认真的读一读。学生的日记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让我更好的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老师的日记激励我努力的工作,成为他们那样优秀的教师。感谢“连大日记”为大学、教师和学生架起了这么好的一座桥梁,让我们互相了解,彼此教学相长。祝愿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能够在“连大日记”书写他们的故事和热情,让“连大日记”成为连大人的精神家园,传播连大精神和连大精彩。
9月11日
满怀期待 重逢连大
旅游学院2019级 赵宇迪
开学一周多了,每每坐在教室里上课或看着校园里熟悉的风景,恍然间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去年这个时候入学连大,一场疫情,让我与校园分离八个月之久,现在回来,我也步入到大二学姐的行列。这漫长的八个月里,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虽然我远离疫情重灾区,身边人也没有病例发生,但从媒体了解到的各种信息,让我感到世界在变化,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我们个人的一切都与世界息息相关。八个月的宅家学习生活,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沉静下来,思考现在与未来,这也算是疫情之下我的一点收获吧。
在大一刚进入连大的那段时间,一切都是忙忙碌碌的,高考结束忙碌报考,录取结束之后忙碌准备,来到学校之后又忙碌于适应新的生活,这些忙碌使我没有静下心来思考,大部分时间都在顺着周围人的潮流一起行动,步履不停。这次宅家学习的时光里,我所拥有的不仅仅是网络授课带来的新鲜体验,还有充裕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我在这段时间里观看了B站好多名校up主对于未来的规划以及他们的一些经历,还有很多已经就业的up主对于自身职业的分享,从中我发现自己其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脑海里似乎只有身边亲人推荐的职业方向,而自己本身却没有一个理性自主的思考,并且时常觉得我目前的现状对未来就业不具备竞争实力,这个认知有时会使我非常焦虑和恐慌,感觉自己无所事事。我想过退学复读,想过其他改变现状的方式,但后来发现以自己目前的状态往回走并不能改变任何事。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世界不断在变化,与其固守原有的思维与想法,不如适应现状,活在当下,先做好目前的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各方面兴趣和能力,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这种新认知的不断强化给了我坚定的力量,所以当我再次踏上回学校的路时,更多的感觉是激动和坚定。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该像一支和顽强的崖口进行搏斗的狂奔的激流,应该不顾一切地纵身跳进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运。然后,以大无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难向你挑衅。”我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回到了我的校园,同时也站在了奔向新希望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