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
让教学成为艺术
护理学院教师 霍苗
2020年,对于我来说,是在教学上不断突破自我、收获颇丰的一年。从5月份的辽宁省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二等奖,到10月份大连大学护理学专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一路走来,感慨良多。从报名到比赛,历时5个月的斟酌打磨、精雕细刻,只为两段仅仅为时8分钟的讲课比赛内容,其中过程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放弃、坚持、再放弃、再坚持,直到所有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细细品味,最大的感悟就是如果想呈现给学生一场视觉盛宴,那就得让教学成为艺术品,筑师者之念、融师者之德、铸师者之能。
筑师者之念
每一件艺术品都有设计蓝图,体现匠人的良苦用心。每个教师的初念也一定是“上好每一堂课”,但是如何做到,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说课,因为只有“说明白”,课才能“讲明白”。6月份,当我确定我参加讲课比赛时,整整一个暑假,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搜集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其中的每一节课,每一个精彩片断,我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做笔记,分析其中优劣。我会不断思考,这一环节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怎样做才能与我的教学内容无缝对接?我还能采取哪些方法改善?这样的效果会是怎样的?也许就是这样的“厚积薄发”,当我拿到任何一个授课题目时,脑海里总会闪现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亮点,说课也不再像先前那样表面化、形式化,基本上都能根据现实情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我感到前期的工作不仅仅是为参赛做准备,更重要地是提高了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对以后的教学也大有帮助。
融师者之德
艺术品重在它的灵魂与内涵表达,教学也是这样。护理,与病人打交道最多的职业,每天面临着生老病死,人文关怀教育在这一行业尤其重要。教师必须在学生心中深植关爱的种子,用我们的生命影响他们的生命,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承担“性命相托”的职业使命。课堂上,如果我们空谈使命,是绝对不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因此必须“寓庄于谐、寓情于智、寓德于境”,引入多样化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在多样化探究中“知道、悟道、体道”。比如在这次讲课比赛中,一段“人在囧途”的电影视频,引起“抢救病人必须争分夺秒”,再上升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关爱理念,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我们未来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人性满满的人,而非冰冷的治疗机器。
铸师者之能
一件优质的艺术品,外在一定是精致的,这离不开匠人精湛的技术。优秀的教学过程也处处体现着方法、技巧,大到游刃有余的课堂操控、小到精准的语言表现,无一不体现老师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的背后都是训练出来的。讲课比赛8分钟,课堂组织以秒为计算单位,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个手势与表情,都会导致超时现象发生。唯一方法就是反复录像,回放,改进。审视自己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就像艺术品最后的抛光打磨环节一样,直至完美。现在再重新翻看自己的修改将近百遍的比赛讲课稿和演练的视频,记录自己从青涩到成熟的讲课风格,更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职业成长。
获奖是幸运的,这将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我也开始反思,“教育强则国强”,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要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比赛来精雕细刻,那么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何愁不复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用自己的所感所悟去上每一堂课,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10月20日
进步源于自主学习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2018级毕业生 张克强
10月16日晚,我以一个学长的身份,从多个方面为日本语言文化学院的大一新生们分享了我的留学生活。学弟学妹们也非常积极地提问,其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关于学习的话题。
高中,亦或是大学本科时的课程,授课的主体大多都是老师,学生们则负责听讲,咀嚼并消化今日所学。到了硕士阶段,情况则有所变化。以京都大学的大学院为例,一般来说,是由负责本课的老师来做一个导入或者说先讲一章内容做个示范,剩下的章节的讲解就交由学生们负责,老师会进行点评和补充。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学生要对自己负责的章节进行准备、搜集信息、概括、以自己的形式总结成ppt或者大纲,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一环节是非常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性的。
2018年我在京都大学当预科生的时候,我选了一节叫做“外语教授法开发论”的课,负责这门课的老师一向以严厉著称。这节课的授课形式正如上述所说,需要学生们讲解某章内容,我当时是第一次参与到这种形式的课,一时不知所措,也没有做充足的准备。我勉强做了一个ppt,其实就是把这一章节的小标题摘抄过来,然后挑了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段落。讲解还未过半,就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他问我“你觉得这章的重点是什么”,我竟一时语塞,无法作答,实际上我也确实回答不出来,因为我并未完全读懂这章的内容。然后老师直接终止了我的讲解,他负责接着讲下去,我顿时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成了那个学期唯一一个没有讲解完的人。
时隔一年,我又选了这位老师的课,课程的题目一样,讲授的书却不同了,可以说是全新的内容。同样是某一章节的讲解,同样是做ppt,不同的是这次我不仅完成了整个讲解,还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扬。因为我这次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不但深度阅读了该章的内容,还查阅了相关的论文,准确地概括了重点,并补充了课本上没有的内容。ppt也不再是单纯地摘抄,而是变得更加简洁、更加突出重点、更加具有条理性。
其实,本科阶段的学习也是非常需要这种自主性的,形式上或有不同,但实际上却是共通的。正如我在分享的时候所说,要想早日考过日语N2考试,那么一定要赶超老师讲课的进度,并且在课外进行有目标的选择性学习。
当然这种自主性学习绝不局限于语言的学习,任何学习都是这样,并且这种需要会在硕博士阶段更加明显。幸运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锻炼的,不早不晚,现在开始正合适。
10月21日
在大自然中享受无线电测定向运动的乐趣
教育学院教师 刘明
10月16-18日,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省高校大学生无线电测定向大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开赛。赛事组委会聘请了北京等地多名国家级裁判执裁,提高了赛事的整体水平,体现了赛事的公平公正。
本次竞赛,经过各校校赛预选后,参加场地决赛选手共有二百多人。在创新学院指导下,物理学院和教育学院学生为主要队员,组队参加竞赛,工作室多名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线上、线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学生们不负众望,荣获了6个一等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长期的支持,离不开创新创业学院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视,离不开指导老师们的付出,更离不开学生们的拼搏。
无线电测定向运动,它类似于众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戏,是无线电捉迷藏,是现代无线电定位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一般都是在丛林、公园、校园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事先隐藏好数部无线电发射台,定时发出规定的莫尔斯电码信号。参加者手持无线电测向机,测出隐蔽电台的所在方向及位置,采用徒步奔跑等方式,迅速、准确地寻找出这些隐蔽电台。通常,我们把事先巧妙隐藏起来的无线电发射台比喻成狡猾的狐狸,故此项运动又称“无线电猎狐”。此运动集科技、体育、休闲于一体,充分锻炼体能、技能、智能等多种能力,寓教于乐,适合青少年学生参与。
从2006年开始,我校从日常教学、社团活动、科技竞赛、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无线电测定向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室的教师开设了“无线电测定向”“户外测定向”等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指导学生成立了“无线电测定向社团”;组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赛事,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开发RFID无线电猎狐训练系统,已经在大连理工大学应用。
学生们通过参与的过程,走出课堂,走下网络,走向大自然。活动中学习了无线电通信、测向、定位等科技原理,实践了无线电测向、户外定位等技术,在运动中强身健体,在活动中感受测定向运动的人生哲理:测定向就如人生,总有疲惫,也总有希望;总有困难,也总有惊喜。流了汗,受了伤,痛了累了,可是,只要我们找到了自己追求的目标(如活动中隐藏电台),此刻迸发出来的快乐和激情超过了一切的痛和累。我们还要确定自己的位置,还要把握前进的方向,还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要奔波,追求,我们累但快乐。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无线电测定向活动中来,感受无线电测定向运动独特的魅力!
10月22日
一生所幸 乃生于华夏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2018级 郑阳
“我的家乡是大连,我现在距离我的家乡有零公里,很荣幸,从出生便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我们那有吃不完的樱桃,说高大上点就是数不清种类的车厘子……”电影中每个故事都以这种方式开头,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湿了眼眶……
《我和我的家乡》是今年国庆期间格外惹人眼目的电影之一。从看它的预告片起,我便满怀期待。当我们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乡,踏上新的征途,来到了大连大学,我们便开始对“家乡”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18岁的我们,陷入了乡愁。
电影同《我和我的祖国》类似,采用了相同的结构。五小段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独特的视角来表现家乡。本以为是一部描述家乡情怀的文艺片,却没想到它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和紧凑充实的故事情节走进了每一位观影人的心里。
在这五个故事单元中,每一个故事都能体现小人物的家国情怀,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与其他四篇不同。它交代的现实背景是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农村。镜头切到瑞士,美术教授老范在学校内昏迷,医生告知家属,老人由于脑梗塞引发了老年痴呆,认知功能出现混乱,而老范的脑子里只有1992年的课堂。为了帮父亲找回过去,老范的儿子拜托了望溪村的村长。村里的干部们几乎都是老范当年的学生,大家为了报答恩师,集结了全村的力量终于还原了1992年的课堂。老范也回到了当年那个课堂。在课堂的进行中,突然一个小孩的手机铃声响起,老范大脑再一次记忆混乱。他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不断寻找着过去的影子。直到他走到了一所漂亮的新小学前,他终于想起来了:这是学生当初画的那座学校。最后,在新建成的小学前,老师和学生拥抱了。这个拥抱既是对当年小学生实现了他梦想中的学校的肯定,更是宣告了社会主义国家战胜了贫困和窘迫,并表达了教育对人的重要性。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在这部电影里,每一个小人物都能表达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付出。正是有他们舍己为人的努力,他们的家乡才越来越好,我们的中国才越来越强大。一生所幸,乃生于华夏。我们愿承先辈之慧,尽毕生所能,起万事太平。
10月23日
团队协作是我们比赛成功的法宝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 侯钰雪
10月17日,我们参加了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无线电测定向大赛。经过前期精心的准备以及赛场上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通过参加比赛,我们收获最大的并不是名次,而是更加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比赛前,大家每天都在紧锣密鼓的练习,为比赛做充足的准备。大家不断在学校内放点找点,抓紧一切时间进行练习。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测向定位技术、奔跑能力、判断方向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比赛当天,出现了很多意外的状况。有一部分队友的设备出现了问题,现场也没有多余设备可供替换,于是大家趁正式比赛开始之前把每个组能用的设备重新进行分配。比赛开始后,我们组五人分工合作,分配好每个人要寻找的点位,分别找点。在进入比赛场地后,队友们都朝不同的方向出发以求能在最短时间内搜寻到最大范围的点。因为场地较大,大家都是跑着去找点,唯恐耽误了时间,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我们团队找点进行的非常快,但是遇到了其他问题,因为并不知道所有点的大概位置,所以在信号强度的影响下,同一队伍的队友很容易重点,比赛有每个手环只能打卡两个点的规定,所以给寻找的过程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比赛时天气很热,但并没有人带水也没有人停在原地休息,所有人都在为了整个团队最后的结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看着队友们满头的汗水、疲惫的身躯依然奔跑在丛林山谷间,我仿佛也浑身充满了力量,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努力。
我想这也许就是比赛的意义,不仅仅是名次和荣誉,还有在比赛过程中体会到的团队荣誉感,以及所有人为了同一个目标用尽全力的热血奋战、团结一心。我想团队协作和对比赛、对他人的责任感,是我从这次比赛中收获的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