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
文件通知: · 喜迎华诞 文化筑梦|连大第十二届校园文化节盛大启幕!    2024/11/08      · 学校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第二场专题培训会    2024/11/08      · 学校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十次(扩大)学习会    2024/09/05      · 学校召开党纪学习教育第3期读书班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九次学习会    2024/07/05      · 学校探索党建新模式 扎实推进“一融双高”——“红色基因”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07/04
 
 
 首页 
 部门概况 
 宣传动态 
 理论学习 
 连大文化 
 媒体连大 
 规章制度 
 文件下载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校园广播台 
 校报 
 
  文件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文件下载>>校级文件>>正文
理论学习材料
2017-03-27 11:26 党委宣传部 

理论学习参考

20172

 

大连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7年3月27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和全国两会精神

 

   

【学习通知】

关于各级党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

  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的指导意见

【领导讲话】

习近平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李希同志在相关会议上的讲话

谭作钧同志在相关会议上的讲话

【重要文件】

    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摘登)

【媒体聚焦】

     民法总则彰显新理念

【理论前沿】

    打造当代中国的民事权利宣言书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振兴老工业基地

【学习通知】

 关于各级党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

    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的指导意见

各党总支(党委、直属党支部):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是在实施“十三五”规划重要一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按照省委、市委要求,校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中心组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集中安排专题学习,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大连落地生根。

一、学习主题

 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辽宁全面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2.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推动大连振兴发展。

二、学习内容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以及政协联组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37日上午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三个推进”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2.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刻认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2017年形势和工作总体部署及重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的安排上来。

3.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民法总则获得通过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里程碑意义,全面理解编纂民法典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特色,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法治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总结。

4.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安排部署,持之以恒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和“三个推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大连各项事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三、学习重点

   1.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的重大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在政治上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总书记对辽宁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在讲话中对辽宁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深刻体会重要讲话中饱含的对辽宁的亲切关怀、殷切期望和鼓励鞭策,切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加快推动大连振兴发展。

   3.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三个推进”要求,力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取得振兴发展新成效。

4.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东北、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重大战略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系统思考,既是世界观、方法论,更是精神支柱、文化信仰、价值观念,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坚决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不断开创大连振兴发展新局面。

5.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讲话对高校工作的指导和启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站在辽宁振兴发展的高度看高校的改革发展,要为辽宁的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总书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要求是我们进一步抓好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要深入学习研究“三个推进”找到高校发展的照着力点和发力点,不断深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高校综合改革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学习材料

1.习近平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以及政协联组讨论时的重要讲话(摘要);

2.政府工作报告;

3.李希同志在相关会议上的讲话,谭作钧同志在相关会议上的讲话;

五、学习要求

1.高度重视,安排好集中学习。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中心组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全市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切实抓好,按照省委和市委统一安排部署,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好专题集中学习,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推动大连振兴发展再上新台阶。

2. 要联系实际,抓好统筹兼顾学。要紧密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思路、查找不足、明确目标。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对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切实以“三个推动”重要指示要求为强大动力,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和“创一流”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各基层党组织中心组要将“学习纪要”于410前报送给党委宣传部办公室。

    箱:xctz@dlu.edu.cn 联系电话:8740358联 系 人:梅树屯

 

    大连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7年3月27

 

【领导讲话】

      习近平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7,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会上,李希、陈求发、唐复平、徐强、陈秀艳、王孝久、冯玉萍等7位代表先后围绕推进辽宁振兴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发表意见。

习近平认真听取和记录并同大家交流,最后作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肯定辽宁过去一年的工作后指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推进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取得新进展,下决心振兴辽宁工业,再创辽宁工业辉煌。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辽宁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要重点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

     习近平指出,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坚定不移

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要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全面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重大风险事件发生。

      习近平指出,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观念、法治观念、群众观念,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转自《人民日报》201738日第1)

 

 

 

 

 

 

 

 

辽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37日晚,辽宁代表团在住地举行全体会议,集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传达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出席会议并讲话。

     亲切的关怀、深情的牵挂,巨大的鼓舞、有力的鞭策。会上,仍沉浸在喜悦、激动、兴奋之中的我省代表踊跃发言,王正谱、曾维、姜有为、肖盛峰、高宏彬、王明玉、张铁民、蹇彪等纷纷结合各自的思想、工作实际,说感受、讲认识、谈体会、话落实,气氛非常热烈,会议一直进行到很晚。讨论中,代表们回忆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的历次重要指示批示,都动情不已。大家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辽宁人民的深情厚意,我们将倍加珍惜、永远铭记。特别是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辽宁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的关键节点,总书记再次到辽宁代表团听取代表意见,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推进振兴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正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辽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李希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思想深刻,情真意切、语重心长,是对东北、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重大战略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系统思考,蕴含着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推动辽宁振兴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辽宁振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总书记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带着真心、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脚踏实地、耐心细致,全面、系统、深入地去学习、去思考、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去做、去抓落实,坚决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不断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

     李希强调,全省上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条一条加以梳理,一件一件加以贯彻,决不辜负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一是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取得更大成效。二是要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强国企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整合创新资源,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体制政策,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改善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三是要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以选人用人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谋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李希强调,省委将在近期拿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安排意见,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落实到全省每一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负起责任,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对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专题部署、提出具体要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要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以上率下、以上带下。要认真组织好宣传解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做好宣传报道。集中开展宣讲活动,推动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对工作进展、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确保落地见效。

                      

                        (转自《辽宁日报 》20170310)

 

 

 

   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辽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李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求发出席

      3月10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辽宁代表团在住地举行全体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出席会议。

      殷殷关切饱含厚爱深情,谆谆教诲寄予厚望重托。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如春风雨露温润着4300万辽宁人民,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几天时间里,辽宁广大干部群众纷纷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学习。特别是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我省代表,学习热情高涨,如饥似渴、反反复复地学习、思考、领会。在此次的学习会上,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发言,于天敏、买彦州、王金笛、王世伟、陈继壮、张乙明、白雪峰、吕树江、吴艳良等代表和列席人员,结合自身的思想、工作实际,从不同侧面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畅谈落实思路,气氛热烈,群情振奋。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越学越受教育,越学越受鼓舞,越学越受启发。今后,要继续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全面、系统、深入地学思践悟,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李希说,同志们通过今天的集中学习研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进一步武装了头脑、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学风,展现了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了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

      李希指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认识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理论武装的现实需要,是辽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扎实推进振兴发展的实践要求。同志们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辽宁的重大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坚持不懈地系统学、深入学、长期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要主动带动身边的干部群众学习,把习近平总书记厚重的为民情怀、博大胸襟和对辽沈大地人民的深切关怀带回去,把讲话所形成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带回去,传导到每一名干部群众,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辽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李希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既是世界观、方法论,更是精神支柱、文化信仰、价值观念,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特别是要准确把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三个推进”要求,一句一句研读,一条一条研究,力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主线,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取得新成效。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辽宁干部队伍建设,巩固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成果。

      李希强调,省委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已经作了具体安排,就是要确保落实到全省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取得扎实成效。在学习过程中,一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问题,不断完善思路、查找不足、改进提高,使之真正成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二要坚持分层次学。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并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学习贯彻工作,以上率下、以上促下。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学习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掌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是要坚持分阶段学。前两个月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全方位、大力度宣传阐述,营造浓厚氛围。第三、第四个月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加强深度新闻宣传和理论研究阐释,不断将学习引向深入。第五个月至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为第三阶段,主要是宣传报道运用讲话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的实践成果。四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学。把学习贯彻总书记此次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对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五是要坚持创新方法学。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做好宣传报道。集中开展宣讲活动,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转自《辽宁日报》20170311)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

(辽宁日报社论)

 

      37,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辽宁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为做好辽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对辽宁振兴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特殊指导意义。总书记对辽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是对我们继续坚定信心、拼搏进取,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最大的鼓舞。

 

这一重要讲话,是总书记2013年以来对东北、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重大战略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系统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

 

20133月,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同年8月,到辽宁考察时提出“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求。20147月,总书记在中办回访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两个归根结底”。时隔一年,总书记在长春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四个着力”。

 

4年来,总书记对辽宁振兴发展的指示批示达16次之多。在此期间,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辽宁振兴发展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支持东北振兴发展的决心和态度,总书记对辽宁老工业基地人民的牵挂和深情,辽宁人民铭记在心。

 

过去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省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查处辽宁拉票贿选案,净化、修复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筑底企稳良好态势,遭到严重破坏的政治生态逐步得到净化和修复,党风政风民风逐步实现好转。事实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查处辽宁拉票贿选案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深得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事实也证明,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贯彻总书记对辽宁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是经过实践得出的最宝贵经验。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字字含金。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确保落实到全省每一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总书记重要讲话,就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就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深刻认识到,总书记充分肯定辽宁工作,对于我们坚定发展信心、提振精气神具有重大意义。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的关键节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如阳光雨露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信心和力量。我们要用心用情用责任,去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体会重要讲话中饱含着的对辽宁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要始终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对总书记的坚决拥护和衷心爱戴,转化为扎实推进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干事创业劲头,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上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切实把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推进”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推动和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用不断取得的振兴发展新成果新成效,努力回报总书记的深深牵挂、殷殷期望和谆谆教诲,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辽宁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重要文件】

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一年回顾

“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国发展

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深入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十三五” 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对外开放推出新举措, “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快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

———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

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新增第四代移动通信

用户3.4亿、光缆线路550多万公里。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我国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推动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重要成果,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回顾过去一年,走过的路很不寻常。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突发多发的外部环境,面对的是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多重困难,面对的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能够稳住很不容易,出现

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这再次表明,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经济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中国的发展前景

一定会更好。

继续创新和加强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们继续创新和加强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去年宏观调控面临多难抉择,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依靠改革创新来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增加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制定实施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确保地方既有财力不变。扩大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规模,降低利息负担约4000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广义货币M2增长11.3%,低于13%左右的预期目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促进消费升级措施。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等政策,投资出现企稳态势。分类调控房地产市场。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结构有所改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们着力

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结构有所改善。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去产能,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分流职工得到较好安置。支持农民工在城镇购房,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直接融资,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着眼促进企业降成本,出台减税降费、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下调用电价格等举措。加大补短板力度,办了一批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大事。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们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一批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举措。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的基础上,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化资源税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出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制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耕地轮作休耕改革等试点,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对

接、务实合作。

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深港通”开启。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措施,新设1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出口逐步回稳。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除少数实行准入特别管理措施领域外,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一律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实际使用外资1300多亿美元,继续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们强化

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策措施。部署启动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设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技术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56.2%,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们促进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又有1600万人进城落户。发展的协同叠加效应不断显现。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们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强化大气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4%,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1%。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推进水污染防治,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严肃查处一批环境违法案件,推动了环保工作深入开展。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们注重

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出台新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就业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21.3%。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符合规定的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可直接结算。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残奥会上再创佳绩。去年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通过及时有力开展抢险救灾,紧急转移安置900多万人次,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恢复重建有序进行。

推进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们推进

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3,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件。完善公共决策吸纳民意机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进政务公开,省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全面公布。加大督查问责力度,组织开展第三次国务院大督查,对去产能、民间投资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第三方评估,严肃查处一些地区违规新建钢铁项目、生产销售“地条钢”等行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数量继续下降。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依法惩处一批腐败分子,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同主要大国协调合作得到加强,同周边国家全面合作持续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联系更加密切。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经济外交、人文交流成果丰硕。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在充分肯定去年成绩

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需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地区经济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煤矿、建筑、交通等领域发生了一些重大安全事故,令人痛心。政府工作存在不足,有些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实不到位,涉企收费多、群众办事难等问题仍较突出,行政执法中存在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现象,少数干部懒政怠政、推诿扯皮,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我们一定要直面挑战,敢于担当,全力以赴做好政府工作,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总体部署: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

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

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今年就业压力加大,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这一目标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

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9.5%,重点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地区财力补助。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今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有利条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综合分析国内外形

,我们要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充分准备。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 “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裕、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进步加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我们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万众一心、奋力拼搏,我国发展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稳是大局,要着力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稳的前提下要勇于进取,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二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要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这个关口。三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我国内需潜力巨大,扩内需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关键是找准发力点。要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来增加投资,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四是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人力人才资源为支撑,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五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好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重点工作

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面对今年艰巨繁重的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

在巩固成果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取得更大成效。扎实有效去产能。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去产能必须安置好职工,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要及时拨付,地方和企业要落实相关资金与措施,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目前城镇还有几千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要持续进行改造。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积极稳妥去杠杆。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这与储蓄率高、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多措并举降成本。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计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和效应进一步显现。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一是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二是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项目要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各地也要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违规收费,推动降低金融、铁路货运等领域涉企经营性收费,加强对市场调节类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监管。四是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五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舍小利顾大义,使企业轻装上阵,创造条件形成我国竞争新优势。精准加力补短板。要针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教育和健康扶贫,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

内生发展动力。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清理取消一批生产和服务许可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今年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收入划分总体方案,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深入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倒逼沉淀资金盘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每一笔钱都要花在明处、用出实效。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强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功能。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我国经济基本面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比较高,可动用的工具和手段多。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有能力和办法。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抓好电力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开放竞争性业务。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抓紧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改善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把人民的共同财富切实守护好、发展好。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保护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对于侵害企业产权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有错必纠。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和事业单位等改革,把社会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

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

潜力。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

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一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扩大数字家庭、在线教育等信息消费。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二要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三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花钱消费少烦心、多舒心。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实施好

相关规划,研究制定新举措。推动国家级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创新

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生态严重退化等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

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

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推进

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

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

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

转型升级。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聚天下英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定能成就创新大业。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

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新兴产业统计。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

农民持续增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扩大优质水稻、小麦生产,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打造粮

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

业园。推进土地整治,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离不开农业保险有力保障。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完成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

    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落实和完善进出口政策,推动优进优出。扩

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对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设立服务贸易创

新发展引导基金。支持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加快外贸

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

区梯度转移。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增加先

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和国内产业加快升级。

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外资准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发债,允许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地方政府可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1个自贸试验区,全面推广成熟经验。引导对外投资健康规范发展,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必将继续成为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

    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全球经济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我们愿与有关国家一道,推动中国—东盟自

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实施,早日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

,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继续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商谈投资贸易协定。中

国是负责任的国家,作出的承诺一直认真履行,应有的权益将坚决捍卫。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

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

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一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东中部地区要分别于今明两年完成,西部地区于2020年完成。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二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

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三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基本淘

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四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扩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范围,强化应急措施。五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对偷排、造假的,必须严厉打击;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必须严肃追究;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试点,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

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实施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扶持城镇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让人们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及时公开透明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适应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健康,必须管得严而又严。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夯实各方责任,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坚决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调整完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机制,全部完成去年洪涝灾害中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城乡困境儿童保障。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县级政府要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切实做好托底工作,使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锲而不舍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决不允许他们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回报。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使更多人享受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人民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国家必将充满生机活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依法惩治黑恶势力犯罪和盗窃、抢劫、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人命关天,安全至上。必须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地震、气象、测绘、地质等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更好为人民服务。坚持依法全面履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办事。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批评意见。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作为人民政府,所有工作都要体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始终保持廉洁本色。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以贯之纠正“四风”。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聚焦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广大公务员要持廉守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勤勉尽责干事创业。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出来的,再创新业绩还得靠实干。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不能简单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能纸上谈兵、光说不练。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竞相推动科学发展。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特别是对重点任务,要铆紧各方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强化督查问责,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广大干部要主动作为、动真碰硬,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

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组织好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动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必将更加幸福安康。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们要认真落实侨务政策,保障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不断增强。

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就。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强化练兵备战,坚决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强化海空边防管控,周密组织反恐维稳、国际维和、远海护航等重要行动。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后勤建设和装备发展。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各级政府要以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枝繁、叶茂!

港澳台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了港澳台工作方针。他表示,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确保“一国两制”

在香港、澳门实践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我们对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始终充满信心。我们要深入贯彻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和平稳定。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两岸同胞要共担民族大义,坚定不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同

创造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

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将始终站在和平稳定一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做世

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他说,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构筑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着力营造睦邻互信、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全面提升同发展中国家合作水平,积极提供解决全球性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建设性方案。加快完善海外权益保护机制和能力建设。他说,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致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北京35日电)

 

 

 

 

 

 

 

 

 

 

 

媒体聚焦

民法总则彰显新理念

徐 隽 史鹏飞 张 文 张 璁 郝迎灿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是民事法律体系中的“小宪法”,是民法典各分则编纂的依据。从一审的“毛坯”到三审后的“精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经过反复打磨,终于在38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部法律为什么如此重要? 它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切实保护公民权益

●个人信息、虚拟财产受保护

●权利救济的诉讼时效延长至三年

“民法关乎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处事规则、财产保障、纠纷解决以及权利捍卫。民法典就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阎建国代表说,从民法通则向民法总则的演进,不只是一字之差,很多新的规范被引入。

“我国公民依据宪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人们的权利和自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还在不断扩大。为了使我国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民法总则草案对民事权利做了扩充性规定。”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泽林说,历经三审的民法总则草案“权利法”色彩愈发明显。

为了应对越来越突出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民法总则草案专门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这一规定具有信息化时代的立法特征。对非法获取、非法出售公民个人

信息的猖獗行为说‘不’,是对公民利益的切实保护,有助于公民信息免受侵权滥用,对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着重大意义,将为捍卫老百姓的信息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法律后盾。”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委员表示。

除了个人信息受保护,民法总则草案还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一原则性规定为权利保护留下了制度发

展空间”,苏泽林说。

现行民法通则规定了一般诉讼时效期限为两年,但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交易方式和类型也在不断创新,很多时候“两年”往往不够用。对此,民法总则草案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两年延长到三年,有利于建设诚信社会,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委员说。

充分体显核心价值观

●见义勇为受损失可获补偿

●公序良俗、绿色发展成“硬法”

“制定民法总则,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我们的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作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时表示。

“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道德底线。”苏泽林介绍,民法总则草案把“不违背公序良俗”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把“公序良俗”上升为“硬法”,在法律制度上实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民法总则草案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定还有很多。草案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实施救助的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吕忠梅委员注意到,民法总则草案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民事活动的基本要求。“我是环境法专业硕士、民商法专业博士,属于‘跨界’研究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研究环境法与民法的关系”,吕忠梅说,中国需要一部“绿色民法典”,体现“绿色发展”新理念。如果民法典中不规定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即便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有了规定,也将难以执行,尤其是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将会遇到很大问题。

在阎建国代表看来,公众之所以如此关注民法总则制定,因为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公民行为的基本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更直接的关联在于:民法总则中的制度设计,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阎建国说。

制度创新适应社会发展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限拟为六周岁

●创设特别法人、协议监护、遗嘱监护

制度创新是民法总则草案的显著特征。“草案对法人进行新的科学分类,增加‘特别法人’的规定,在自然人、法人之后于第四章专章规定非法人组织,虽然条文不多,但规定的内容极为丰富,是对传统民法主体制度的突破和创新,适应我国社会的需要,意义重大。”阎建国代表说。民法总则草案规定,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轶认为,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是对未成年人生活现状的回应,也体现出对未成年人天性的尊重。“六周岁,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孩子进入小学的年龄。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独立作出判断的强烈愿望,而且这个年龄段也是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阶段。社会是最鲜活的课堂,让孩子适度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王轶说。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老龄化趋势,民法总则草案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增加协议监护和遗嘱监护。“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法定监护和相关组织、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两种方式,实践证明这两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是,随着依法治国的快速推进,加上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和‘老龄化’的到来,对被监护人利益保护多样化的需求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更好地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利,监护制度也需要创新。”苏泽林说。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草案还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为保护胎儿合法权益,为出生后的婴儿预留特定财产,草案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草案对未成年人民事权利的特殊保护制度,在世界上也是超前的、领先的。”苏泽林这样评价。

(选自《人民日报》201739)

 

【理论前沿】

打造当代中国的民事权利宣言书

王利明

 

今年两会,民法总则草案的审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民法典的总纲,民法总则的制定在中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所谓纲举目张,整个民商事立法都将在民法总则的统辖下具体展开,从而极大推进我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进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法总则草案构建了完整的民事权利体系,强化了私权保障,被称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确认权利、分配权利、保障权利、救济权利,其价值在于保障私权、限制公权。在构建了完整的民事权利体系之后,民法总则也将为分则的制定奠定基础,因为民法典分则实际上是按照物权、合同债权、亲属权、继承权、人格权以及因侵害民事权利而产生的侵权责任等内容展开的。民法总则将系统、全面地确认和保护各项民事权利,构建民事权利体系,弘扬私法自治,强化对人格尊严价值的保障。因此,民法总则的制定不仅奠定了民法典分则制度设计的基本格局,而且也为整个民事立法的发展确定了制度基础。

 

民法总则草案在全面保障私权方面呈现出许多亮点,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回应了我们时代的现实需求。例如,拟首次在法律上正式确认隐私权,有利于日益被人们重视的隐私权保护。又比如,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拟规定个人信息的保护。将个人信息明确为新的民事权利,体现了个人的人格尊严,也是尊重基本人权的体现。这一举措,将有力遏制各种“人肉搜索”泛滥,非法侵入他人网络账户,贩卖个人信息导致网络、电信诈骗猖獗等现象。另外,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民法总则草案也对知识产权的客体进行了详尽的列举,扩张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平等、开放,是此次民法总则草案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从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角度来看,草案首次在法律上使用了“平等”二字,这是对物权法的重大完善。物权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民法总则草案进一步明确规定,“民事主体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彰显了民事法律“私权平等”的价值取向。开放,则体现为对将来新型民事权益的保护预留了空间。民法总则草案规定了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不论是权利还是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这与保护民事权益的基本原则相对应,保持了民法总则草案规则的开放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社会,数据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民事主体的重要财产。民法总则草案规定了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正是对此种社会变迁的回应,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草案还规定了权利行使的法律规则,尤其是明确了禁止权利滥用的规则,这将是我国民事立法首次对此作出规定。

 

 未来,民法总则颁行以后,将展开对民法典分则的立法工作,期待民法典分则能够进一步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使人格权法独立成编。除了进一步规范并完善民法通则所确认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肖像权、婚姻自主权、姓名权和名称权等人格权之外,还应当重点规定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等人格权,并关注人格权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保护规则。这不仅符合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而且有利于保障民事主体的人格权益、强化对公民的人权保护、完善民法的固有体系、弘扬民法的人文关怀精神。

(选自《人民日报》201737)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振兴老工业基地

谢 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37日参加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这一重要论断,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速下滑,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既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实事求是、挤干水分的结果,同时也表明,上一轮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形成的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衰减,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

 

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因为其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供给侧。拿辽宁来说,重化工业在全国最为集中。重化工业巨额投资形成的沉淀成本很高,退出成本同样也很高昂,调整起来难度很大。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原”字号、“初”字号产业比重过大、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推进传统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改善旧供给,适应新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开始取得一些进展。例如,辽宁重视激励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一些大型企业如沈阳机床、沈鼓集团等,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在研究开发、智能制造、产品结构调整、跨国并购、延展产业链、精益管理及服务等方面都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较好经济效益,并蓄积了持续发展的较强势能。辽宁在积极去产能、去库

存的同时,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也取得了进展。例如,防范政府性债务

风险和养老金风险取得成效,企业税费成本下降,在扶贫攻坚、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等短板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民生有所改善。针对“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以及人们对辽宁营商环境的质疑,地方政府敢于刀刃向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着力改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针对有损营商环境的做法,采取集中整治措施。这些努力推动辽宁经济先行指标,如工业用电量、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出现了复苏迹象,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积蓄和涌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新一轮振兴充满希望。

 

把希望变成现实,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好发展国有企业。发挥国有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带动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培育国有经济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头羊。二是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振兴实体经济中再铸老工业基地辉煌。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发达,实体经济优势明显。应发挥好这一优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实体经济做优、做大、做强。金融改革创新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三是把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范畴加以审视。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提出的迫切要求。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提高善治与良政水平。

(选自《人民日报》2017313)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A Reserved 版权所有© 1996 - 大连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