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
文件通知: · 叮咚!2021大连大学最全招生指南来啦~    2021/06/16      · 端午,愿安康︱连大我“粽”意你    2021/06/15      · 综合新闻    2021/06/14      · 重磅!大连大学发布2021年本科招生计划    2021/06/13      · 大连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    2021/06/13
 
 
 首页 
 部门概况 
 宣传动态 
 理论学习 
 连大文化 
 媒体连大 
 规章制度 
 文件下载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校园广播台 
 校报 
 
  连大日记
当前位置: 首页>>连大文化>>连大日记>>正文
连大日记第132期
2021-06-07 09:04 党委宣传部 

5月31日

回忆

机械工程学院2017级 林永威

终于还是要说再见了,在这个仿佛没什么不一样的夏天,我送别了许多人。始于2017年金秋的沙漏开始流动起来,属于我们的故事在连大就这样开始了……

“大家好,我是来自机械工程学院材料171的林永威,双木林,永恒的永,威海的威,来自山东威海,摩羯男,性格开朗活泼,喜欢书法、台球、跑步,今天我要竞选的是班长、体育部干事、体育部负责人……”这样的开场白说了不知道多少遍,然后一次次成功,一次次成长,一次次,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初来乍到的我是一个带着“我很强你随意”光环的自信青年,当我还是一名干事的时候,我就觉得要我做负责人一定更适合。我常常会对一些问题和方案提出建议和看法,记得当时我的学长季哥和学姐铭姐经常问我,要是这件事交给我,我该怎么处理?活动该如何策划?用“心比天高,眼高手低”形容那时的我再合适不过了,但也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思索和反省,我渐渐成熟了起来。

大二时社团工作遇到了困境,想要退出,一个朋友跟我说:“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好并不算什么,如果可以把自己不喜欢的做好那才能证明你优秀。”正是因为这句话我坚守下来,并且我开始发现,当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逃避,正面刚,方显男人本色。大三时竞选成小导、学生会主席,棱角愈发被磨平了一些,这种状态渐渐演化成了大四的佛系心境,除了忙于考研,每天过得较为安逸,只余灯光、晨影、读书声,点滴的积淀也让我载誉满满。

清浅流年,时光潋滟。非常幸运地在这四年得遇良师与挚友,他们会时不时提醒、鞭策着我,在陌生的他乡,让我感到心安与温暖。

猛地发现,在自己的挥舞下,沙漏里的沙并不多了,四年流沙即逝,毕业答辩业已结束。这个夏天,我送别了许多人,也被许多人送别。但我始终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再次相聚……

朋友,一路顺风!

6月1日

/答辩进行时/

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 孙小智

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暖。在这如画一般的春夏之交时,我有幸被邀请观摩建筑学16级的中期答辩,并帮助他们记录这一精彩瞬间。按下快门键时,透过镜头看到的仿佛是三年前的自己:那也是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我穿着熨烫过的白衬衫、黑裙子站在讲台上紧张、局促、小心翼翼地答辩。三年后,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在台下看着同学们精彩的发挥,内心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此次建筑学答辩分为两组,分别是赵剑锋老师组和姜立婷老师组。两组同学的表现也是各有千秋。赵老师将同学安排在机房,每一位参与答辩的同学与老师都可以清楚地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看到同学们的全套毕业设计CAD图纸。同学们以PPT的形式向老师汇报,其中尚文强同学将自己的毕业作品理念做成视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这个外行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他对于平遥县博物馆的设计理念。老师们会从各自专业的角度给出意见,当对同学作品有不同意见时,老师们会现场讨论。激烈的讨论是建筑灵感的迸发,是建筑思绪的飘逸,是建筑火花的碰撞。一个好的建筑师要能够倾听不同的声音,这样设计出的建筑才会更加耀眼夺目。我想,这正是答辩的意义吧。

姜立婷老师组的同学是在会议室进行答辩的。姜老师如母亲般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地引导着学生反思自己设计中的不足与问题。她对同学的设计从外观造型,到内部结构甚至实用性都进行了一一点评,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团队里的其他专业教师总是能够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一语中的地指出学生作品的问题,让同学们每次都在欢声笑语中恍然大悟。有这样有爱又专业的教师团队,相信建筑学同学的毕业作品经过此次教师点评,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加本次答辩会,对于一个刚刚进入教师队伍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我来说,是一次观察学生的机会,更是一次学习的体验。学习建筑学教师的严谨、专研、认真、耐心。古人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建筑学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他们对数字要求的精准程度以及对建筑造型接近完美的追求,对学生来说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明年,毕业生的接力棒要传到我的手中,内心不免有点紧张。但我相信,背后有这样一支专业、认真的教师团队支撑着我,建工学院一定会再创辉煌。

6月2日

光阴里的答案

附属新华医院骨科病房护士 郭静

灯与河川,半月人间。黄昏与晚风,为渐渐熄灭的夕晖添了致趣,光影投射在骨科病房的窗上,映亮了窗边护工黝黑的脸。他注意着楼下发热门诊的动静儿,然后回头和病床上的老人说上一句:“你闺女啊,又忙上了。”老人是我爸,因为骨折住院,工作太忙的我无暇顾及他,只得请护工来照护。累吗?愧吗?我用34年的光阴,寻着答案。

我天生就是假小子性格,很多人好奇,我这种性格是怎么做好护士的。用心,就能做好,34年的护理生涯赋予了我细腻和柔情,信任着我的患者让我时刻牢记认真和负责。34年来,我在医院内科、外科、五官等多个科系工作过,丰富、全面的临床护理经验,以及对患者细致、敏锐的观察,让我成为了“辽宁省护理技能优秀选手”和“五星护士”。

2020年4月,接到卫健委指派任务,我带着发热门诊的护士们承担起血清抗体和咽拭子的采集工作。每次的外采任务都是对体力的严酷考验,但没有一个人喊累。“7.22”期间,采集任务激增,有腰椎管狭窄旧疾的我因为频繁搬重物而病情加重,到9月份的时候已经发展为间歇性跛行。“12.15”期间,我带队到大学采集核酸标本,为了提高效率,护士们多数时间里是站着采集咽拭子的,腿实在麻到站不住了,我就稍微蹲下缓一下,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2020全年,我没休过一天假,想念我的父母只能在电视台的新闻里找我的身影,疝气手术的儿子想让妈妈陪着进手术室也没能如愿。想到这些,泪花儿就在眼眶里打转儿,真想跟他们说声“对不起”。

干,才知道有没有困难;干,才知道有没有问题;护士长不干,谁跟你干?这是我的领导法则。脏活累活,我得和小护士一起分担;风险大的岗位,我得冲在小护士前面。我的队员们也是一个个巾帼不让须眉的“铁娘子”,这个仅有9人的队伍全年完成门急诊核酸采集55312份,外派隔离点血清及核酸采集11599份。

什么是护士?什么是热爱?什么是砥砺坚守?什么是奋不顾身?34年光阴里,我步履铿锵的前行,在老一辈新华护理人的言传身教下,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求证着,也诠释着……

6月3日

以西部之行 赴青春之约

人文学部历史学院2019级 徐慧岩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就是通过这句话,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了“西部计划”。西部计划已开展18载有余,自2003年开始,一批批大学生志愿者去往西部,建设祖国的边疆。很荣幸,我能作为工作人员参与到今年的西部计划招募中。

今年的西部计划招募活动从四月初就开始进行准备了,为了让有意参加的“莲子”们更好地了解到西部,我们与远在西部的学长学姐们取得了联系,为大家做一对一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有两句话令我印象最为深刻——“虽然西部条件比较艰苦,但这里的人民都很热情”“即使你不是很会拍照,但在这里随手一拍也可以是一张大片”。是啊,西部有着热情的人民、壮美的风景,很多去到西部的莲子们,他们有的距家3000多公里,坐火车需要将近4天的时间,但最后仍选择扎根在了西部,他们在那里收获了自己的友情,爱情,甚至是亲情。

在今年西部计划报名开始之际,连大各处可见西部计划的宣传标语。下课走在连大校园里听见连大学子们对于西部计划的讨论,大家似乎都被这不长但却充满热血的标语所打动。看着西部计划报名群和咨询群的不断壮大,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莲子”们对于志愿西部行的满腔热血。在采访报名的志愿者时,他们说:“不怕自己渺小,就怕自己的青春没有发光发热。”在他们中有的已经通过了法考,有的已经签了很不错的工作,但是他们放下了一切,志愿投入到祖国西部,奉献自己的青春,挥洒自己的热血,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接下来,“莲子”们将要面对笔试、面试和体检的重重考验,但是我相信只要心之所向,便可以去到西部,那个梦开始的地方。

6月4 日

活着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2018级 左一淑暄

生活中不期而遇的惊喜,与无人可诉的煎熬,都值得好好记录下来。一程山水一程浪漫,我今时将内心所感流于笔端纸末,以期与余华《活着》一书中的一个个灵魂跨时空的相遇。

这本小说的背景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主人公叫做福贵,原是一个吃喝嫖赌的浪荡子,在赌博中输光了家产,后来又经历了不断的家庭变故,在历史变迁的洪流涤荡后,最终,老人唱起苍老的歌——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老人孑然一身,只有一头老牛相伴,背后是晚霞和炊烟。

活着其实是承受,活下来就要承受时间的摧袭,而时间,是无情的。活着是见证,小说里的福贵见证了龙二和春生的死。福贵说:“像我这样,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个死去,我还活着。”但他的活,就必须要见证一个个人的死,经过一次次生离死别。汹涌都在尺水微澜之下,小说写一个接一个的死,都没有哭天喊地悲伤,余华写的很克制,而在小说里的这种平静含蓄,也表达了人生的无法抗拒。活着就要承受,承受周围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承受是为了承袭,人类因此才生生不息。

这本小说让我陷入了沉思,开始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如今我即将大四了,写这篇文章时回顾这本书以及刚入学的自己,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想这三年来自己生活学习中经历的种种困难不禁感念,余华先生的《活着》确实给了我面对困难的勇气,当我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遭到打击时,往往会想到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有什么比青年丧父、中年丧子、老年丧妻,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开更难的事情!也正是有了这本书的鼓舞我才能继续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如今又看了一遍这本书,希望汲取更多的勇气来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学习以及即将步入的大社会。也把这本书推荐给读到这篇文章的你,希望你即使经历很多挫折或不幸,也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A Reserved 版权所有© 1996 - 大连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