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
文件通知: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1/02/27      · 大连大学省人大代表李玉光、省政协委员李文涛的建议    2021/01/29      · 大连市副市长张志宏一行来校调研    2020/12/18      · 大连大学对口帮扶六盘水二十载回眸    2020/12/17      · 我校举行“大讨论”交流会    2020/12/11
 
 
 首页 
 部门概况 
 宣传动态 
 理论学习 
 连大文化 
 媒体连大 
 规章制度 
 文件下载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校园广播台 
 校报 
 
  连大日记
当前位置: 首页>>连大文化>>连大日记>>正文
连大日记第107期
2020-12-14 08:34 党委宣传部 

12月7日

齐心协力创佳绩

旅游学院教师 谭淑君

转眼,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导游大赛已圆满落幕。虽然决赛之夜已是往事,但今日思之,之前备战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让我久久难忘……

记得收到比赛通知时,距比赛只有不到二十天的时间,这对于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考验。宿伟玲院长亲自上阵,黄磊副院长和我组成指导小组,与四名参赛同学共同组建了省赛团队。身为领队的我,重点负责普通话组的张忻怡和龙熙洋两位同学的参赛指导工作。

根据以往的带队和指导经验,我深知这是一场能手云集的比拼,也是选手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指导老师虽然在幕后指导,但将对选手的比拼结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五分钟的自选景点讲解,是备战的重中之重,在整场比赛中,这一项占比分数最高。我们了解到,其他参赛选手,多倾向于选择大热景点,一是更好记,二是PPT准备起来更容易些。

经过分析,指导小组商议决定,我们另辟蹊径,发挥优势,结合参赛同学的家乡特点,以文旅融合为主题,介绍讲解自己美丽的家乡。这样,使得参赛选手准备起来得心应手,情感真实自然,讲解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师生团队配合默契,从景点的选择,到PPT的制作、筛选、组合,我们严格把关,现场指导修改,对讲解的整体训练是下功夫最多的一项。为了早日让同学们找到带团的感觉,我们一句一句的耐心指导,为使同学们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我始终引导同学们要开心地练习,愉快地讲解。我告诉学生,要把老师和评委看成是你的游客,你要做的就是用你最美最生动的语言和笑容,把要展现的形象和美好的景色留给大家。同时,我不忘发挥每位同学的风格和长处,注重表达情绪的引导,同学之间相互点评,互相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图文讲解时,注重在细节上用心打磨,在呈现上掌握熟练,表达自然,默契配合。经过无数次的现场模拟演练,同学们不负众望,首战告捷,奠定了整场比赛的优势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个抽选景点,每个景点需要三分钟讲解,按照语言流畅和内容的准确完整度,每个景点需要一千余字。综合考虑,我们将重点放在差异化上,在文本扎实的前提下,着重打造参赛同学整体表达的呈现状态。因为是现场抽选,没有准备时间,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的表现水平更显重要。为此,同学们备战时认认真真做足了功课,使信心倍增。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环节再下一城,锁定了整场比赛的胜局。

最后,张忻怡同学以精彩的表现获得普通话组二等奖,才艺表演三等奖;龙熙洋同学获得普通话组三等奖,才艺表演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这是对同学们付出的认可,也是对团队合作的嘉奖。当宣布成绩后,师生们紧握双手,相互祝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事实证明,从来就没有“本应该”,所有的获得,都是来自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努力。没有一招制胜的法宝,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窍门,只有不断思考,终身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专业度上更上一层楼。很高兴能让旅游文化进一步深入校园,很荣幸为大连大学贡献我们的力量。回忆已远,征途起航,愿大连大学的明天更美好!

 

12月8日

学习应急救护,续写生命篇章

护理学院2019级 徐玥

余秋雨曾言:“敬畏生命必然慈悲。”生命从来都是脆弱的,如烛火微弱地跳跃着,如春水孱弱地奔流着,如烟花无力地消逝着,仿佛从来没有人能阻挡生命的流逝。我们举办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应急救护,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续写生命篇章。

应急救护,至关重要。我国每天猝死的人数高达一千五百人,而最后成功救治率不足百分之一。“不知黄金四分钟,不敢救人危难中”的现状犹如一柄利刃,不知为多少宝贵的生命刻上了象征终结的句号。我们诚感生命的可贵,相继开展走班宣传、知识宣讲等活动,迎来了许多热情积极的参与者。他们心怀慈悲和责任感,广泛的了解和学习有关应急救护的知识,并在宣讲时积极投入实践活动,虚心请教每一处操作上的失误和不足。透过他们的表现,可以真实的感受到青年人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张衡曾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每一位参与者在这份勤奋备赛的努力中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包括关于应急救护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可贵的团队精神和更为深厚的友谊等等。

比赛之时,窥见感动。为了将应急救护知识更好的宣传出去,我们学院开展了一次应急救护知识大赛。现场气氛虽然紧张,但随处皆有令人感动的景象。犹记得,一名参赛选手在做心脏复苏时,超出了黄金四分钟,这意味救护的失败和被救者极大概率的死亡。懊悔和失望瞬时浸染他的眼眸,仿佛这场虚拟的救护活动皆为真实,而他救护的对象即将面临死亡。雨果曾言:“善良的心就是太阳。”这名参赛选手的善良正如太阳一般温暖了在场所有人员。犹记得,每一组现场操作结束后,评委不仅会进行点评,还会亲自示范指出选手的失误和不足。透过他们认真的面孔和细致的示范,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代青年重任在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能够进步而全力以赴。犹记得,在场工作人员细致的为各组参赛队伍服务,尽可能的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急救护大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组参赛队伍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以及评委的谨慎细致。

鲁迅先生曾言:“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虽然已经圆满结束,但我们还需持续了解和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关注有关应急救护的最新状况,更好的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为宝贵的生命续写美好的明天。

12月9日

我们与“一二·九”的故事

研究生学院2020级

张翼鹏 何方 李之豪 李鑫月 刘玉风

我们常常寻觅微光。

也许在历史的潮流中,抑或在时间的夹缝里,那光虽熹微却绵延不绝,传华夏,溯古今,秉先辈志,继往开来……“一场跨越85年的对话”在我们的身上提前降临。

今天,在寒风凛冽的校园里,随着一声发令枪响,一群热情高涨激情蓬勃的连大学子们如离弦的箭飞奔而出,各自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南区操场跑去。

此次“一二·九”长跑活动,我们虽然没有作为参赛队员参与,但是从构想的提出、路线的规划、策划的修改到方案的落实,我们有幸全程参与。是的,我们就是幕后的一小部分,是来自研究生学院20级社体5人小分队。

拥有这次机会的契机是白光老师的一节课,她教导我们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我们尝试策划近期举办的“一二·九”运动长跑比赛。作为研一的新生,面对一个如此规模且从未接触过的比赛总是有些许迷茫,但在白光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我们开始从跑步线路试着着手。在白板上一遍遍画着线路图,又被我们自己不停的否定,为了验证各个图形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利用多个APP来记录路线轨迹。最终,“LD”这个图形脱颖而出。因为今年是“一二·九”运动85周年,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又计划是否可以加一个“百人签字”仪式环节。初步确定想法后,就开始着手撰写策划案。

5个人群策群力,在几个晚上的加班改稿后定下初稿。针对初稿,白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同时也让我们对活动的要求和赛程安排更加清晰明确。新一波改稿开始,但过程并不是很顺畅,启动仪式的流程、签字仪式人数确定、比赛方法及风险预测都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完善。最终呈现的策划案也邀请了艾军老师来点评和指导。艾军老师提示我们要从运动员和策划者两个角度审视策划案是否全面,形成完整的竞赛规程。我们按照艾老师提供的意见和思路再一次修改方案,最终将“一二·九”活动呈现在大家面前。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场地布置、活动参与人员的引领、活动过程记录等各项工作。我的小伙伴说:“看到李校长和各位领导老师在签字的时候,好想哭”。看到大家在背景板举着院旗合照的那一刻,我们的心里也是满满的感动。

看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由构想变为现实,是幸运、是荣幸、更是满满的幸福。幸运的是白光老师给我们这次机会,也得到了各位领导老师的支持与帮助;荣幸的是我们在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运动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幸福的是我们第一次策划的活动圆满成功。

感谢一切,让我们成了最好的我们!

12月10日

从“心”教学,从“新”分享

英语学院教师 刘炜

傍晚,霓虹初上。透过车窗看五彩斑斓的世界,我的思绪被这明灭的灯影带回到了那天——“联盟好课,周四开讲”,11月19日晚七点半,我准时在CCtalk直播平台上线,准备开始高校教师联盟可持续发展中心组织的“优秀教学创新案例分享”活动,我分享的主题是“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为例”。

提到线上直播课程,我想作为经历过疫情的老师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全国教学直播的平台上,面对这么多老师,对我来说还是“人生初体验”。起初,接到校教师发展中心的邀请,我的心情很是复杂。作为一名有12年教龄的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实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是,在我校大学英语改革的背景下,我对教学理念如何“落地”还有一些思考和困惑。忐忑之余,我将这次分享当作是近几年来教学创新思路的梳理和学习成效的总结,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这次教学案例分享的准备工作。

准备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通关口令”。首先,经过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审核和打磨,材料才可以提交给高校教师发展联盟。之后,西交利物浦大学组织专家需要对材料进行点评。在经过一个月的“忐忑”等待后,我得到了三位专家中肯详尽的反馈意见,他们对我的教案一致表示“值得推广”。最后,在我得到特聘专家的点评意见后,我终于进入到了“联盟好课,周四开讲”环节。

在分享之前,按照惯例,我要介绍一下创新的起因——它缘于教学主体的转变。2008年入职时,我纠结在备的课怎么没教完?教学对象为何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一堂课下来,感觉“如鲠在喉”。有了这样的纠结,我开始与学生进行定期的线上线下访谈,学生们或实名或匿名“吐槽”学习感受和建议,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真情实感”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学习活动和未来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需求,他们希望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动者”。由此,我的教学重点转变为设计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2015级大学英语改革开始,我充分发挥90后、00后是“网络公民”“手机一族”“新新人类”的特点,将传统课堂延展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一部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在第二课堂完成小组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并回到第一课堂进行分析讨论、分享和互评。这个过程中,有的小组长在管理上有畏难情绪,我及时发现了问题,引导组长把一个单元的小组活动设置成任务清单,分配到人,谁负责的任务质量不好,直接影响小组得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还调动了学生们对自己负责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以及通过团结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我的尝试满足了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次分享过程中,共有451名老师在线参与,分享视频共播放654次。回想起来,教师们对教学的“新”想法是好的,但做起来,并不容易。理论的学习,教学的实践,学生的配合,技术的支持……曾经,我也有过挫折、失败、迷茫,甚至想过放弃,但是每次走在校园里,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们稚嫩的眼神,青春的脸庞,想到当初做学生的我,是如何受到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后来一步步求学,直至萌生了做一名大学教师的理想……我还是选择了坚持,坚持做老师的“初心”“爱心”和“良心”。

幸运的是,一路走来,在坚持的过程中,有英语学院这个有力量、有温度的集体,在关注和支持着年轻教师的成长,为我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而我将继续从“心”而教,立足创新,与新一代青年共成长。

 

12月11日

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 宋杳宸

一直想提笔记下我和Ishow的故事,今日正逢其时,于是提笔弛落——“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个中感怀,邀君共赏。

11月27日,我们Ishow英语协会刚刚举办完一场面向建工学院全体大一新生的英语讲座。受到疫情影响,本学期学校对校外人员进出有严格的管控,邀请校外老师入校进行讲座时也是一波三折,但好在有学院老师的帮助以及社团部长的努力,我们顺利办下了通行证。从前做干事或部长时没这么强烈地感受过组织一个大型活动是一件如此让人“头大”的事情。活动前的教室准备、材料策划,以及整个活动流程的确定,都需要细心谨慎的提前思考好,并提前安排各个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社团全体成员都花费了很长时间去进行前期准备,包括会场中设备的调试,人员座位安排等,唯恐活动流程出现问题。天气很冷,社团的成员们顶着风从系楼搬音箱、拿板凳,忙碌地搭试多媒体设备、装饰教室,都在为办好一场活动各自忙碌着。虽然大家思虑良久、未雨绸缪,但仍然出现了一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小情况”,但社团成员们迎难而上、互相帮助,最终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化解了这些小问题。

本次英语讲堂,我们依旧邀请了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来为大家讲解关于英语学习的方法与经验。望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老师,我忽然想起了自己刚进社团时热情满怀的样子。那时的我对社团充满了好奇与新鲜,从干事到部长再到现在的会长,似乎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长到身边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一张张新鲜的面孔不断加入;又仿佛很短,短到好像一个转眼的瞬息,就变成了我站在台前跟大家分享我们的Ishow英语协会。像是一种传承,我看着他们满怀热情的加入社团,举办活动时认真、积极地参与,会在心里偷偷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做呀,把学姐们曾经教会我的,也慢慢讲给他们听,希望我不曾辜负他们对社团的期待。

社团于我而言,是一个充满魔法力量的神秘森林。我在里面既欣赏到了不俗的风景,而且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并从中获得了幸福的满足感。它是我平凡大学生活里的不平凡的一段经历,我,因此而感到快乐。有时也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烦躁,可我依然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仍旧心怀热爱,努力把我们的Ishow做好。我始终相信,我们曾走过的每一步,时间都有答案。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A Reserved 版权所有© 1996 - 大连大学党委宣传部